Page 7 - 《上风》2022年第3期
P. 7

上风专递
                                                                                                   SHANGFENG ZHUANDI






                  重温毛泽东80年前《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其讲                    歌唱人民。
              话的基本精神和思想精髓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具有现实                            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市场经济利益驱动下,一些文艺
              指导意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艺理论经典著作,放射出                       工作者逐渐偏离甚至背离了人民立场,把为人民写作变成了为人
              永恒闪耀的文艺思想光辉。                                      民币写作,深入生活成了走马观花,依靠网络信息胡编乱造,历
                  毛泽东始终坚持人民立场,高度重视文艺的社会功能,充分                    史成了消费品、猎奇变为大卖点、娱乐化为摇钱树,一味追求收
              尊重艺术创作和接受规律,把文艺为群众、如何为群众的问题作                      视率、上座率、发行量,一切以经济收益作为衡量艺术生产的标
              为解决文艺一切问题的中心问题和基本命题,深刻体现了文艺的                      准。于是,“娱乐”成了“愚民”,“搞笑”成了“扰民”,“怪异”成
              政党性质和人民至上的本质特征。                                   了“坑民”,“穿越”成了“欺民”,庸俗、低俗、媚俗之风不绝于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                      耳,甚嚣尘上。说到这里,我们也需要花大力气净化荧屏,抵制
              视文艺工作,围绕着做好新时代文艺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                       俗不可耐的搞笑节目。当前,这一股文艺创作潜流逆流,与党的
              述,特别是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                    文艺政策和文艺方针相去甚远。我以为,弄清文艺为了谁,回到
              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文艺工作                       人民立场,这是当代文艺工作者以创作实绩回答“毛泽东之问”
              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                       的唯一选择。
              义文艺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
              组成部分,为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在新时代的更大繁荣发展指                            二、坚持利民功能,正确处理普及提高的辩证关系
              明了道路。                                                 毛泽东在《讲话》中对文艺“如何去服务”,深刻阐述了普及
                                                                与提高的辩证关系。他指出:“我们的文艺,既然基本上是为工
                  一、坚守为民立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方向                        农兵,那末所谓普及,也就是向工农兵普及,所谓提高,也就是从
                  毛泽东在《讲话》中鲜明地提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                    工农兵提高。”“普及是人民的普及,提高也是人民的提高。”他
              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要求文艺工作者站在“人民大众的                     进一步指出:“人类的社会生活虽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虽是
              立场”。他追问道:“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中是否还                     较之后者有不可比拟的生动丰富的内容,但是人民还是不满足于

              有认识不正确或者认识不明确的呢?我看是有的。许多同志常常                      前者而要求后者。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虽然两者都是美,但是文
              失掉了自己的正确的立场。”八十年前的“毛泽东之问”,在今天                     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
              看来,我们还没有完全认识清楚和回答正确,在实际创作中仍然                      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
              存在左右摇摆,甚至迷失方向的问题。                                 革命的文艺,应当根据实际生活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人物来,帮助
                  几十年来,从毛泽东到习近平,都多次强调文艺的“二为方                    群众推动历史的前进。例如一方面是人们受饿、受冻、受压迫,
              向”和“双百方针”,强调文艺工作者应以人民为中心从事文艺创                     一方面是人剥削人、人压迫人,这个事实到处存在着,人们也看
              作,把目光、身子和情感投向人民群众,熟悉群众生活,学习群众                     得很平淡;文艺就把这种日常的现象集中起来,把其中的矛盾和
              语言,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                      斗争典型化,造成文学作品或艺术作品,就能使人民群众惊醒起
              的源泉”,不要描写的“衣服是劳动人民,面孔却是小资产阶级                      来,感奋起来,推动人民群众走向团结和斗争,实行改造自己的
              知识分子”。在《讲话》精神指导下,我国现当代文艺创作取得举                     环境。”在这里,我理解文艺的利民功能,一方面,要从人民群众
              世瞩目的成就,在各个历史阶段都涌现出不少书写人民火热生活                      易于接受的角度,创作人民群众听得懂、看得明白的文艺作品,
              和时代沧桑巨变的精品力作。                                     实行文艺普及工程,在字里行间反映人民群众情感,能使人民群
                  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发展了“人民文艺”观,认为“社会主义                    众惊醒起来、感奋起来,凝聚成强大的精神力量,帮助群众推动
              文艺是人民的文艺”,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                      历史前进;另一方面,要从人民群众思想境界的角度,实施文艺
              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解决了当代文艺“为谁创                       提高工程,沿着社会发展方向、树立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把人民
              作、为谁立言”的根本问题;将文艺与文艺创新同人民联系,认为                     群众的思想认知、道德情操、审美素质,提高到促进祖国繁荣发

              “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强调人民与文艺互相需要,认为文艺                     展、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
              创作的基本态度和方法是走入生活、贴近人民;深入生活、扎根                      康社会的国家战略上来,汇聚成强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正如党
              人民;要求文艺工作者跳出“身边的小悲欢”,走进实践深处,观                     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所指出的:“立足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
              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                     化,激发文化创作生产活力,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发挥文化引领

                                                                                                                 5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