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4 - 《上风》2022年第3期
P. 114
母亲的情怀
□ 卢海阳(区作协会员)
有一种爱一生一世不求回报,有一种爱刻骨铭心终生 时的母亲却为他治病和鼓励他写小说的良苦用心,以及
难忘,这就是母爱。在《史铁生散文选集》这本书里,有 三十岁时,他的第一篇小说发表时,母亲却已离世。而母
作者回忆思念母亲的《合欢树》,也有幽默调侃的《好运 亲栽下的合欢树开花了,从此永远种在了史铁生和读者的
设计》,还有生命追问的《病隙碎笔之一》。而感人至深的 心灵深处。只在此时,“悲伤也成享受”,史铁生享受着与
散文,就是关于母爱这一永恒主题的散文。 母亲挥之不去的往事。
我最喜欢的散文是:《秋天的怀念》《合欢树》以及 《我与地坛》长篇散文共有七个部分,叙述了史铁生
《我与地坛》母爱三部曲,史铁生通过浅显的文字,在娓 因为双腿残废又找不到工作,心情烦闷,逃避日常琐碎,
娓道来中打动每一位读者。 “放逐”地坛。他“只想独自静静地待一会儿”,在这里
《秋天的怀念》这篇散文,叙述了史铁生因病心情不 他感到仿佛等待了400年的园子——地坛,就是为了迎接
好脾气暴怒无常,常常冲母亲大发脾气。或许是因为双腿 他的到来而存在。史铁生与地坛这一待,就朝夕相处了15
瘫痪,母亲就成了他唯一能表达不快乐的亲人。当“窗外 年。
的树叶刷刷啦啦地飘落”时,身患绝症的母亲仿佛怕史 地坛就像是人生的舞台,十五年的光阴在这里来来
铁生见此景象生出悲秋之情,就“挡在窗前”,邀请儿子 往往许多人,其中也不乏母亲牵挂的身影。在这里,史铁
去北海看菊花,好让艳丽绚烂的花朵,让儿子感受到生命 生看尽了人间烟火,也感悟到了深爱自己的母亲的种种不
的可贵。母亲却因为自己用了“跑”和“踩”一类令史铁生 容易。对史铁生来说,地坛更是他的精神家园,他在这里
感到敏感的字眼,难过得悄悄出了房间。谁知母亲的这一 思索和感悟,终于弄明白了“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
去,便变成了永诀,成了史铁生与母亲的阴阳两隔。母亲在 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从此坦荡面对生死,最后
昏迷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 活出了精彩的自我,这也是母亲生前的期待与渴盼。
还未成年的女儿……” 阅读史铁生的散文,我们会读到每一位成长中的年
就是这位隐忍坚强的母亲,教给史铁生勇敢坚强地 轻人,无论是在顺境还是逆境,都会遭遇到的人生苦恼;
面对人生。当北海的菊花再次开放时,史铁生与妹妹面对 阅读史铁生的散文,我们会在字里行间,看到一位慈爱、
菊花,只有一个信念“好好儿活……”这是母亲对史铁生 无私、细心、坚韧的母亲;阅读史铁生的散文,我们会读
一生的牵挂,也是史铁生告诉我们的人生答案。 到母爱无处不在,尽管短暂却影响作者一生。
著名作家张洁曾在自己的散文《世界上最疼我的那 史铁生还是一位值得我们永远致敬的作家,尽管他
个人去了》中写道“我终于明白:爱人是可以更换的,而母 双腿瘫痪,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但临终前为了
亲却是唯一的。”对于作者史铁生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 把肝脏捐赠给天津的病人,他一直等待医生来之前,才停
呢。 止了呼吸。因为如果史铁生失去生命体征,只需15分钟,
《秋天的怀念》一文发表后,仿佛并没有道尽史铁 他身体上的器官便失去了作用。最后天津的医生终于赶来
生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四年以后他又写下了《合欢树》, 了,史铁生于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永远闭上了双眼,这需
再过九年写下了长篇散文《我与地坛》,为我们留下了感 要有多大的毅力来坚持。此后,距离史铁生离世的3个小时
人至深的母爱三篇。 以后,他的肝脏被移植到另外一位天津人身上。
《合欢树》一文以平淡的语调,叙述了自己十岁那年 “有些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些人死了,他还活
作文获奖,年轻的母亲一边给她自己做一条蓝地白花的裙 着。”史铁生的生命在天津病人身上得到了延续,母亲的
子,一边快乐地回忆她自己小时候写过一篇好文。二十岁 睿智与聪慧,成就了一位伟大的作家。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