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美术史 ▏隋唐蜀人 智思巧智

能工巧匠 史册留迹

作为客体的建筑是作为主体的人所建造的,没有人的参与,世界上是不可能有建筑存在的。隋唐时代距离今天已经有千余年的时光,四川大地发生了太多的变化,当初的建筑只剩下了一小部分,而设计出这些建筑的建筑家们更是多已不为人知。四川隋代史载的建筑家仅有何稠一人,唐代可考的建筑家也是寥寥,其中记载较多的当属景仙。

 

 

何稠,字桂林,益州郫(今四川成都郫县)人。他的先祖本是西域人,至其祖父入蜀通商,方才在郫县定居下来。578年,何稠随其叔父进入长安,被时任北周丞相的杨坚召为丞相府参军兼细作署。到唐朝建立后,又被唐高祖李渊任命为少府监作大匠。何稠“博览古图,多识旧物,制作绝精”,“智思巧智”,是一位多才多艺善于制作、手艺高超的制作发明家。

 

 

何稠的主要建筑成就可以用这样几件史事来概括:

①建造六合城。隋炀帝初立,命杨素、杨达、宇文恺等筹措东都洛阳,并要求从长安至江都置行宫四十余所,何稠都亲自参与其规划、设计、指挥建造等事宜。大业四年(608),隋炀帝“出塞巡长城”,要求于塞北一带的平地上临时造出大城和大殿,称为行殿和六合板城。何稠带上“六合城”构件至辽东,一夜之间,组装成一座围八里、高十仞的大城,城上布列甲士、立仗建旅。次日晨,“高丽望见,谓若神功”。

②建造辽水桥。隋炀帝于公元612、613、614年连续3年发兵征高丽,何稠以右屯卫将军领御营弩手三万人。战争期间,又令宇文恺和左屯卫将军麦铁杖造桥。结果,“造辽水桥不成,师不得济”,麦铁杖因此被杀。隋帝令何稠再造,何稠以二天时间造桥成,使得隋军及时渡过辽河。宇文凯是当时最为著名的建筑家之一,隋都大兴城和洛阳城都是在他的主持下修建的,但连他也“造辽水桥不成”,而出生于天府之国的何稠却造成了,即使只是一座战时浮桥,也充分说明何稠的建筑技能、设计思想和组织能力之高超。

景仙是唐代四川的一位高僧,建筑家只能说是他的副职,但他的建筑技艺无疑是非常高超的。唐僖宗乾符三年(876)六月,西川节度使高骈修建成都罗城,任用的规划设计者就是景仙和尚。建成后的罗城可以用极其宏伟来形容。史书记载,罗城用砖1550万块,建成的城墙周长25里,高2.6丈,城墙底宽与高度相等,顶宽1丈有余,墙顶外侧有4尺高的城垛。在城墙上面,还修建了门楼、望楼、更楼和廊、庑等各类建筑共5608间。从其规模之大、房屋之多,可以看出,景仙和尚堪称一位建筑大师了。

遗憾的是,更多的建筑家的史料都未能留传下来,这不得不说是四川建筑史上的一大损失。但我们深信他们的存在从来都不是不存在,每当走过留存至今的精美绝伦的隋唐建筑时,我们都不难发现闪烁其间的从他们身上传递下来的智慧的光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