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风|资讯:金牛的文学画卷

上风|资讯:金牛的文学画卷

《金牛道三部曲》作品研讨会

 

2021年12月13日下午2点,《金牛道三部曲》作品研讨会在迎宾大道8号红仓文化会议室举行,出席研讨会的有区文联常务副主席杨帆、区文联综合科科长厉娜,文艺评论家余懋勋、刘小革、俞运康,“金牛道三部曲”《大秦天回》作者王江、《大汉天回》作者罗先贵、《大唐天回》作者纪廷孝及作协会员和文学爱好者共40余人。

 

 

研讨会上,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成都市人民政府参事李明泉特发来书面评论,对《金牛道三部曲》作了点评:

《大秦天回》冷静而理性、考证而写实的零度叙事,既凸显古蜀战争之残酷和悲壮,也反衬出当代金牛道的繁荣发展。这是金牛文脉在当代小说创作上的一次重大收获。

《大汉天回》深掘金牛这方土地所蕴含的历史文化积层,以史料考据和艺术想象的可贵融合,创造出大汉天回的特殊审美场域和意境,在讲述金牛历史故事中融入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思考,使得该小说具有文化地理学的性质,为如何书写地方文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创作经验。

《大唐天回》一个突出的思想艺术特色便是将以虚构为主的小说艺术与求真务实的学术探究融于一体,赠予读者的不只是小说创作的真善美,还兼具学术性的广博翔实的历史珍闻,从而较好地丰富与拓展了这部长篇历史小说的文化意蕴。

 

 

因疫情原因,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博士生付乐撰写的《在历史的非虚构写作中寻找价值——论〈金牛道三部曲〉的集体记忆与个体表达》文艺评论特委托金牛区作家主席杨君伟代为发言。他以独特的视角挖掘三部作品的独到之处,并盛赞“《金牛道三部曲》以个体表达拼凑起了集体记忆的文化版图,在流动的历史长河中弹奏起了金牛古道的悠扬旋律,是打造金牛区地方特色的重要文化品牌,是塑造天府之国城市形象的独特文化景观”。

《金牛道三部曲》的出版成功吸引了文艺界各家的目光,作为金牛区探索文学新格局的实践之一,不仅填补了金牛区地方文学与地方文化紧密结合的长篇小说空白,开创了本土作家联手创作地方文学佳作的先河,更打通了一条地方文化与中国表达的新路径,为植根金牛的文化品牌塑造起了一个好头,打开了地方文学创作的无数种可能。

《金牛道三部曲》系列丛书由《大秦天回》、《大汉天回》和《大唐天回》三部小说构成,也分别由三位本土作者操刀完成,会上,三位作者还各自分享了创作感悟和写作经历。作为《大秦天回》的作者,王江着力塑造了一个为了活着,为了人民的主人公,以小人物的视角反映先秦时期人民在战争时代的真实写照,借以体现这片土地两千年后繁荣的来之不易;《大汉天回》作者罗先贵则以天回镇老官山西汉墓出土的《扁鹊竹简》为依据,创造了一个围绕争夺竹简而展开的多方斗争,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生动离奇,同时鞭挞了丑恶,歌颂了善良;《大唐天回》作者纪廷孝在写作过程中搜集了大量资料,并在小说中以传说、故事、歌谣等形式呈现,从民间文学中汲取了丰富的养料,不失为一部川西坝子地方史料。

这次作品研讨会,我们还邀请到了三位文学评论家谈及《金牛道三部曲》的读后感。文艺评论家刘小革毫不吝啬地说道:“在《大秦天回》中,我看到了王江——这个从大巴山走出来的青年作家,带着对家乡山水的热爱,怀着对巴蜀文化的热情,双手擎起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两支妙笔,为我们描绘了这片热土上空的历史风云;而罗先贵先生的《大汉天回》,正好满足了我对扁鹊竹简的好奇,为我们演绎了一个关于扁鹊竹简命运的惊心动魄的故事,读者必定会随着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而回到东汉时期;纪廷孝先生的作品涉猎广泛,有散文、古诗词、现代诗歌、文学评论,还有小说、戏剧小品、曲艺……好像什么体裁的文学作品他都能写,如今《大唐天回》问世,更令我对他刮目相看。”

文艺评论家余懋勋也说:“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部长篇实属不易,而金牛完成了三部长篇更属不易。《金牛道三部曲》将金牛特色、金牛元素融入小说中,展现了秦、汉、唐三个时代中金牛不一样的面貌,各具特色,写得较为成功。”

文艺评论家俞运康作为《金牛道三部曲》诞生的见证者,他参与了小说的创作、修改、讨论等环节,对这一路来的成书历程感触颇深:“如罗先贵先生所说的‘写小说,故事情节很重要’,在故事里此起彼伏的情节能让人读来欲罢不能,这也让我受到了启示,在今后的创作中得以借鉴。”

 

 

近几年,金牛一直致力于在地方文学建设中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狠下功夫,《金牛道三部曲》以三幅栩栩如生的文学画卷呈现出巴蜀文学雄宏的历史底蕴和蓬勃的艺术魅力,无不弥漫着天府文化与金牛文化的绚丽多彩。下一步,金牛还将创作出反映当代金牛人的科技生活、市井生活、商贸生活的《新金牛三部曲》:《北城梦》《北荷花》《北门里》,全方位、多侧面地展现新金牛的新生活,做出最具地方文化的中国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