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风征文|文艺战疫:我被疫情撞了一下腰

隔离记

刘雪燕(区作协会员)

 

没想到,今冬竟以这样的方式进入了七日的闭关。虽然我的码还是绿码,核酸检测两次也是阴性,但是很不幸,我被定义为“次密接”人员,需要7天酒店集中隔离。收拾衣物,带上消遣的小说,去就去吧,当修练。

“不要怕,你们只是次密,为了安全起见,隔离七天,有啥困难就给我们说”。上了大巴车,社区工作人员安慰道。车子在我熟悉的街道穿行十几分钟后,到达火车北站附近的德林酒店,酒店看起来像是被包裹起来的大糖果,严严实实的。我们一行八人,以2米的间距排队候在门口,门缓缓地打开了,一名全副武装的消毒人员,依次为我们喷洒消毒液,随身的行李也不放过。随后在酒店大堂登记并由工作人员带领送入相应的房间。全程没有让我们碰一下公共设施,直接送至房间门口,工作人员说:“进屋可以取口罩了,除了拿饭,不要开门,有事打前台电话。”我进了门,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房间很舒适,忐忑的心终于找到了安放处。酒店里的智能语音控制很好用。“你好,小达”唤醒它后,它可以替你开关窗帘、电视、灯组等等。随后的几天日子里,它成了我亲密的伙伴。

从门到窗的这段距离,成了我暂时的健身场地,因没有携带健身垫,大飘窗临时变成我做垫上运动的大垫,运动,看书,听音乐,就这样看着太阳从窗户的左边升起,又慢慢从右边落下,一天就过去了。偶尔楼上也会传来大动静,我猜,是和我一样喜欢健身的在运动……

这里很安静,每日三餐都按时送达门口的小桌,拿到手上热乎乎的。扔在外面的垃圾,也是被悄悄拿走的,虽然我没有见过他们,但是我能感受到他们送来的温暖。

隔离酒店里还住着一群人——医护人员。她们每天都要和我们近距离接触,测体温,核酸,解答我们的疑问,了解我们的身体情况,细心而周到。在这寒冷的冬季,在这凶猛的疫情之下,她们为了这座城市的安宁,舍小家为大家,无私地奉献着……

望着窗外渐浓的夜色、冷落的街道和几位白衣人一闪而过的匆匆身影,不禁泪湿双眼,心里默默祈祷:“一切快好起来吧!”车水马龙的成都应该不远了。